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经智慧-苏轼详解豫卦六五:大权旁落也要持守中正

(2021-11-12 09:05:19) 下一个

易经智慧-苏轼详解豫卦六五:大权旁落也要持守中正

 


雷地豫,易经第十六卦。丰亨豫大,豫的安和乐利,往往堕落成上层的骄奢淫逸玩物丧志。因此初六的鸣豫,六三的盱豫以及上六的冥豫都在警告不要随波逐流沉迷于享乐。六五没有警语,爻辞却说: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六五,常常生病,但是不会死亡。孔子小象辞说,六五常常生病,因为她在九四上面。但是不会死亡亡因为她依然持守中道。

苏轼认为,六二与六五都是“贞”,但是“贞”背后的根本不一样。所以六二得吉,而六五就出问题了。六二的贞不是坚决不随从九四,而是应该跟随时就跟随,不应该就算了,所以六二的吉不是很合理吗?六五对于九四,其本质是阴柔,而却身居阳位。本质阴柔力量不够,身居阳位却有不服气的心里。实力不够而又不甘心,如此固执(贞)一定会出问题的。卦中三个“豫”字,都是不能持守正道而向外追求快乐的人,因此轻的悔吝,重的凶险。六五的坚持虽然有问题,但是心中没有失去对道义的持守,所以永远不会灭亡。君子因此确信可以依靠正道。

六五的问题很大,病得不轻。究其原因是他能力有限,又不甘心大权旁落,急火攻心。但是他身处中位,持守中道,九四没有理由取而代之,因此六五之位得以延续。所以苏轼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君子只有依靠中正之道,方可得到永续发展。



苏轼原文:

二與五皆貞者也。其貞同,其所以為貞者異。故二以得吉,五以得疾。二之貞非固不欲從四也,可則進,否則退,其吉也,不亦宜乎?五之於四也,其質則陰,其居則陽也。質陰則力莫能挍,居陽則有不服之心焉。夫力莫能挍而有不服之心,則其貞也以為疾而已。三豫者,皆內喪其守而外求豫者也,故小者悔吝,大者凶。六五之貞,雖以為疾,而其中之所守未亡,則恆至於不死。君子是以知貞之可恃也。p612-613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一至四,長沙彭申甫编辑,第612-613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