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归来,我看到了什么(2)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恼不已,不会因为记载的太少而悔恨终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二:蒲甘

下午4点过到达蒲甘,眼见广袤无际的荒原,丛林中隐现众多佛塔,甚是壮观。小白老师先带我们去寻找暮归的牛羊群,阳光西斜,光线正好,还有佛塔做背景。缅甸的牛,瘦骨伶仃,颜色都是白色的,跟赭红色的古旧佛塔绝配。牧牛女瘦得像柴火棍,她们身手敏捷,赶着白牛往家走。两个牧牛女怎么控制一大群牛呢?她们除了用鞭子,还用弹弓!只要看见调皮的牛有脱群的倾向,她们用弹弓收拾它,让它乖乖归队。我们在牛群中找视角,请求牧牛女摆姿势,人家不仅不恼,还微笑配合。



今晚的夕照去了湖边一个高坡,上面有围栏,已经有很多游人聚集,看日落是蒲甘必游项目之一,游客都乐此不疲。这里俨然成了一个景区,四周好多小商小贩在摆摊。景区厕所颠覆了我的认知,在这么个贫穷落后地区,厕所也不是现代化的,但是居然干净无异味!进厕所必须脱鞋,生平第一次光脚进公共厕所。可见这个国家民众的基本素质,贫穷但不邋遢,我对勤劳的缅甸人好感陡增。

今晚西方云层厚重,恐怕难以见到夕阳。西南方向是一座高大的红砖佛塔,形状像金字塔,秃顶,后来知道这是蒲甘最大的达玛扬基塔(Dhammayangyi Pahto),珠珠说为了好记就称它为“大妈养鸡”塔。



山坡暮色。



第二天早早起来赶往蒲甘唯一的一座高架观光塔拍日出,本来蒲甘日出观景最佳地是瑞山坨佛塔(Shwesandaw Paya)高层,那里有好几层外围平台,已经修有梯子扶手方便早上攀塔的游客。但一群老外在上面拍创意照,一个模特女孩从塔上失手掉下摔死后,官方便禁止攀塔了。不仅是瑞山坨塔,所有的佛塔都不让攀爬了,要看日出只能去这个“纳明特观光塔”,或者是官方指定的高坡或者佛塔废墟。观光塔附属于一个豪华酒店(Myingyan Aureum Palace Hotel),是缅甸一个有军方背景的大佬修建的。本来蒲甘为了申遗,让拆除景区内所有的人造景观,因为现代化的建筑与古塔群极不协调。这个观光塔被大佬重新装修一番,外墙涂上暗黄色做旧,顶上装了塔尖,外观与颜色都力图与塔林相匹配,加之他有高层撑腰,观光塔保留下来,而其它的观景台都拆除了,原来摄影人嗤之以鼻的观景台,如今独霸一方,成了唯一能俯瞰蒲甘大地的地方。

最高层是个宽阔的360度走廊,拍日出日落都方便,今天的晨拍和夕拍都在这里。楼下第三层也有个360度露台,角度稍微低一些。小白老师让我们今天早上朝着西方拍,主要拍热气球起飞,从我们站的位置可以看到热气球点火放飞的全过程。热气球点火时非常好看,红红的火光配上晨曦中蓝调的佛塔,形成冷暖对比。





大量热气球升空了,装点布满朝霞的天空,时刻都在变换队形。前景是酒店花园,里面有椰林水池和散落在林中的佛塔。





气球与著名的几座佛塔同框:金色玉米棒子形状的是阿南达寺(Ananda Pahto);左边高大的是棱角分明,造型朴实庄重的达宾纽寺(Thatbyinnyu Pahto );中间靠近阿南达寺的是马哈波蒂佛塔(Mahabodi Pagoda)。



今天天气不错,有云有太阳,我们正在这边欢快地拍热气球,忽听背后人群一阵欢呼,太阳出来了!



不过天空中没有热气球点缀,似乎少了些内容。从观光塔上看的话,太阳升起的方向和蒲甘众多佛塔以及热气球升空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看日出就只能单纯看日出,根本看不到朝阳从著名众塔群中升空的景象,也拍不到空中气球与朝阳同框,这就是观景塔地理位置不好之处。

小白老师让我们先在顶层拍,然后下到三楼换一个视角拍。下到三楼往东方一看,哇,那种光影效果才是我梦寐以求的呢。



白天的安排是参观几座最著名的佛塔。大巴先把我们拉到一座金碧辉煌的钟形佛塔前,珠珠在车上介绍了一些背景,佛塔叫瑞喜宫(Shwe-zi-gon Paya),是蒲甘佛塔的鼻祖,最早建造的。佛塔通体浑圆,金光闪闪,这其实是一座石塔,金色是涂上去的,看上去像座金属塔,乱真效果明显。听珠珠说蒲甘塔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未获得成功,原因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佛塔不能完全算成古迹,太多翻新的痕迹,从这座佛塔可见一斑。可能缅甸人还不知道“文化遗产”的内涵,他们在修复佛塔的时候,渗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比如,为了使古老的佛塔显得干净好看,他们把红砖外墙全涂白了。珠珠说蒲甘的佛塔不仅是古迹,还有功能性,当地人要用来参拜的,大佛塔内的菩萨必须保持鲜亮整洁,重新涂漆描眉画眼是免不了的。

进入塔内参观要脱去鞋袜,踮着光脚在砂石路上走,十分硌脚,我的脚心细皮嫩肉的,有点受不了。团友钟医生给了我两片伤湿止痛膏,贴在脚心,走起来好受多了。瑞喜宫四方都有供奉香火的烛台,神色虔诚的当地人双手合十跪拜或者闭目祈祷。院子里路旁摆放有水罐,那是积功德的善人之举,摆放在那里的饮用水,无偿供路人解渴。



进到最大的佛塔达玛扬基塔即”大妈养鸡“塔里面去逛,里面高高的空间,一圈宽大的回廊,阴天光照不强显得阴森森的。这座塔的故事由珠珠给我们娓娓道来,修建这座塔的国王是个暴君,他杀父弑兄夺取王位,而后又想用修佛塔来积功德赎罪,暴君对建塔工程要求严苛,工匠出错便受罚被剁手,佛塔的设计师知道下场不妙,就千方百计拖延时间。这座塔以“双佛塔”著名,内部供奉两尊并列佛像:释迦牟尼和弥勒,暴君国王想用此寓意父子,为自己开脱。双佛像的背后还友一尊卧佛,典故不知。可谓恶有恶报,塔顶还没建完,暴君就被仇家暗杀。世上的事情往往就这么蹊跷,暴君严厉监视下修建起来的塔异常结实,1975年大地震,蒲甘有近900多座佛塔坍塌,而“大妈养鸡”塔巍峨屹立,没什么损伤。



“大妈养鸡”塔前准备的买花献佛的姑娘。



午饭后我们去的是号称蒲甘最精美的佛塔阿南达寺,主塔上部形状有点像个玉米棒子,敷设着一层一层的金箔,基座和走廊嵌镶连串小金佛像,墙面有壁画,无数的副塔装饰着石刻白狮子。里面四方有门洞,门洞有厚重的柚木大门,里面竖着10米高的佛祖释迦牟尼立像,一共4尊,整根柚木雕成,漆得金光闪闪,来此朝拜的当地人很多,每尊佛祖像前都有人献花进香。院子内的一个小水池旁边,小白老师教我们丢石头造涟漪拍佛塔的倒影。



快到黄昏时,我们又爬上高层观光塔,晚上的游人比清晨少多了,西方阴沉沉的,看样子跟昨天一样看不到日落,晚上没有热气球,也没有早上那种朦朦胧胧的雾景。倒是用长焦镜头拍到了两座很特别的大佛塔。下图所示:前面的塔叫苏拉玛尼寺(Sulamani Temple),因塔内保留的大量壁画而闻名。后面的就是最大的秃头塔“大妈养鸡”了。苏拉玛尼塔曾被誉为“剪影最上相”的塔,各层平台角落均建有小塔(Stupa),塔尖格外高耸,塔身上那几十只塔尖亭亭玉立,静静的指向天空,特别俏丽。但是很不幸,2016年的大地震对苏拉玛尼塔的损毁是致命性的,那些秀美的塔尖全被震落,成了一座秃头塔。两座秃头塔重叠,让人唏嘘不已,来蒲甘得趁早啊,来晚了,攀塔禁止了,观赏塔林的视角受限,来晚了,最上相的塔变秃头了,晨光中的剪影再也拍不到了。



隔天清晨的拍摄地方是面向东方的一座佛塔废墟上,属于官方划定的可以爬的地方,能够远眺伊洛瓦底江。珠珠找了个当地人领我们走小路去到废墟下面,这时开始哗哗下大雨,我们全团人员躲进了小贩子卖东西的棚子里,大巴小弟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大雨伞,真贴心。这样下雨的话,今早热气球是没戏了。

天渐渐发亮,东方出现了一丝红晕,我们都爬到废墟顶上,架好脚架准备开拍,红晕越来越浓,衬着蓝色的云层,煞是好看。红球一样的太阳终于露头。



白天去了蒲甘东部的一个古城墙,那里散布着一些坍塌了的佛塔,旁边是个很原生态的村落,蒲甘佛塔群内以前有19个村落,但大多数人都搬离了老蒲甘地区,到新蒲甘去了。这个村落没有搬走,成了为游客准备的民俗村,旨在让游客看到原汁原味的村民生活。村子有围墙和篱笆,里面居民保持着缅甸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大多村民栽种芝麻和花生,他们靠生产芝麻油花生油为生。珠珠说这个地方叫”敏南都“,这里见到木推车里的孩子,瘦骨伶仃的白牛,四面透风的茅草房。



我们在人家的房子里院子里乱转,看他们劳作。村民们也不介意,对我们非常友善。



伸头探脑觑视人家的室内,在村民家里看到墙上挂着昂山将军以及“The Lady”昂山素季的照片。虽然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家具用品都没有,但室内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碰到抽雪茄的老太太,正在吞云吐雾。这里男人不抽烟,他们有更刺激的东西:嚼槟榔。可是我不愿意拍他们,因为一张嘴就是“血盆大口”。



路边的村妇挑着箩筐,箩筐里的孩子时不时朝我们做鬼脸。



午饭后乘马车巡游佛塔林,两人一辆马车,一人前座跟马车夫坐一排,一人坐后面车厢内。车厢里的人要往前看得把身子扭过去,姿势很别扭,好受一点的姿势是坐直了向后看。马儿走的是汽车到达不了的马道,滴滴答答向前进,不一会,高低不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佛塔就出现在道路的左右两旁。珠珠交代我们如果要马车停下来,只要跟马车夫说英语“stop”便可,一队马车浩浩荡荡开往塔林深处。任何一条不起眼的小径都可以通往一座宝殿,每一座佛塔,即使部分坍塌,也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小径交错相通,旷野密林中,有一种破败的凄美感。





领头的车选了几处停留之地,让我们下车舒舒筋骨,四周环顾。到了一处柚木修成的寺庙,不等马车停稳,一大群拿着图画的小孩子簇拥上来,孩子画的无疑是“The Lady”,还是不同颜色的版本。



孩子们向我们讨要东西,口里还说着“我饿”,这些都是蒲甘旅游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我们拍小孩照片给钱给糖果,其实把本来淳朴的孩子教坏了,以后他们见到旅游的就知道要钱。没有办法,我也无力改变现状,给了一个凑上来的男孩一盒文具,他还将我的围巾也要了去,一见他要到了东西,其他孩子都涌上来要,在缅甸别处可没见过这么缠人的孩子啊。





在蒲甘有天下午光照强烈,我们进入一座特殊的佛塔,请小僧人来给我们演示他们的日常,打坐、学佛法、拜佛、参禅、等等。这需要得到官方和僧院的允许,时间长短也由陪同来的官员掌控,珠珠忙活了好一阵子,联系好了僧院,订好了时间,取得了官方允许。但她也吃不准到底能不能成,因为官员经常食言,说不来就不来,或者来了以后不高兴了,甩手就走。

到了时间我们进到佛塔内部,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佛塔,墙面斑驳破旧,壁画已经模糊不清。正方形的台基,里面东西南北4面都有佛像,两尊卧佛两尊立佛,佛像上布满了尘土,窗户有栅格可以透射光线,尘土飞扬的室内,有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



官员用摩托车载着两个小和尚来了,我们毕恭毕敬,态度非常虔诚,官员看上去比较满意,便有了下面这组我此行最喜爱的照片。







看着小僧人演示体验佛教境界的“六和敬”。六和精神即是“佛教僧团”的行为准则,即: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佛界的道理全凭自己去感悟,六和敬即是个人言行的准则又是对社会规律的总结。我翻来覆去琢磨这些字句,越发觉得有点意思。试着俗解一把:“戒和同修”的意思即无规矩不成方圆;“身和同住”的意思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意和同悦”等同于酒逢知己千杯少;“口和无诤”即话不投机半句多;“见和同解”的意思是道同与之为谋;“利和同均”即有福同享的意思。





我们仿佛忘记了时空,看到散落的佛光在窗隔里若隐若现,看到黑暗中出现了一条通往天际的窄道。我们找到了让人心动的瞬间,小僧弥为佛点燃蜡烛,耳畔隐约听到佛在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在蒲甘的最后一天清晨,我们到了一处高地拍日出,霞光把雾染成金黄色的轻纱,披在塔身。热气球升起后,有的高高飘在蒲甘平原的上空,有的低低掠过灌木草丛中数不尽的佛塔。我们附近的塔无从知其姓名,按珠珠的说法,是草根佛塔,它们数量最多,散落在蒲甘芒草遍地、雾尘弥漫的大平原上。也许每座塔都有一个故事,也许每座塔都是一个期盼,却再也不会有人知晓。仍然,当万籁俱寂的大地慢慢变得明亮,树冠间的薄雾绕着古塔飘荡,群鸟惊飞,我们有种荡涤灵魂的感动。









震撼之余,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修建这么多的佛塔?为什么有的塔宏伟精美,而有的塔简陋朴拙?

自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了万余座佛塔,被称为“万塔之城”。大大小小的寺庙佛塔密密麻麻地布满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部分时候佛塔比游人多,空无一人的佛塔比比皆是。1044年,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王朝即蒲甘王朝建立,开始信奉小乘佛教,在统一各民族期间,国王从各地搜罗了大量能工巧匠,从此开启了长达两个世纪的造塔运动。当时整个王朝全民思想高度统一,无论贵族、商人、僧侣还是平民,一生中最大愿望便是捐修一座献给佛祖的塔,他们笃信建塔就是完成一个善果,就可以积功德,就可以普惠众生。建塔最为狂热的时期,修起的佛塔有13000座之多。有道是:“抬头见佛塔,步步遇菩萨”。捐建者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参与程度也不同,因此佛塔没有一座雷同,无论是造型、结构、用料、装饰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但是有一大遗憾:这些佛塔不会很结实,不可能屹立千年!

历经百年沧桑后,土砖造的佛塔不断倒塌、损毁,规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缩小。所以,蒲甘是一个不来就晚了的地方,因为佛塔在减少,而游客在增多,当地小孩学得油滑,商贩变得咄咄逼人,不由想起一句俗语:“时间是个盗贼,会偷走你的纯真”。

又及:蒲甘终于在2019年申遗成功

上一集:

缅甸归来,我看到了什么(1)

gaobeibei 发表评论于
寺庙和小和尚的照片非常美丽!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去缅甸的都是好汉。这么美的景色,怎么会陷入战乱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