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不可能长期储存的。财富的代表,货币就更是如此。财富是不断地被生产出来,消费掉的东西。没有被消费的都不算财富,只是垃圾。而货币就是在特定时刻,特定区域,调动和换取特定财富的评介中的一种。比较便捷的一种。财富和货币都是在不停地动态演变中。其决定性根基在其所在的文明秩序。
文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该社会的消费水平。既能够生产出最大限度的财富,产品和服务,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分配到终极消费者手中消费掉。从而产生最大的消费财富。不被真正消费掉的财富,不是财富而是垃圾。
文明的秩序必然是三六九等不平等的。这是社会化分工的必须和必然。这种不平等是和文明同在的相对结构。也就是说不论文明水平多高多低,其内部不平等结构是相似的永远的。差别在于有些文明秩序,比如水滴形结构,可以水涨船高。可以不断提高整个共同体的文明水平,生产水平,消费水平,即财富水平。虽然内部相对水平依然有高低。而另一些文明秩序,比如金字塔形甚至图钉形结构,可以竭泽而渔。可以不断降低整个共同体的文明水平,生产水平,消费水平,即财富水平。同时维持内部阶级差异直到崩溃。
在相对独立的理想的文明结构中,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有一定动态平衡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达到总体最佳效果。因为社会的消费需求各种各样,也就需要各种个样的人才来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比较困难,比较有风险的职业自然会有更多的选拔和回报。但是这一切都是相对而言。总有也只有相应比例的人做相应的事。并不存在任何绝对的标准。
比如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在改开初期都是天之骄子。因为供给的比例不足需求的比例,尤其是文革造成的缺口巨大。但是现在就是清北毕业也就平平。同样在个人电脑兴起的时代,学电脑的比学医的都吃香。学医还没工作,学电脑的已经退休了。但是现在哪怕是很不错大学毕业的学电脑的也都蔫了。这都是比例关系的反映。
而这些都是全球化兴衰大背景下的一些具体表现。全球化的本意是整合全球文明秩序,形成全球化大分工。显然美国应该分到的是高科技,或者起码是科研产业。而中国应该分到的是中低端制造业。说白了就是把北京上海香港搬美国,把绣带搬中国。或者说把小镇做题家清北复交录取后飘呀飘。把钢铁厂什么的搬小镇。
也就是说美国的白领工作数量是按世界人口为基数计算的,不是按美国人口为基数计算的。就如按美籍华人看,个个都是数学功夫高手。按中国人口看,则未必比墨西哥更强。而中国的白领工作数量则明显低于按中国人口比例计算的数量,因为这方面的业务分给了美国。所以中国大学生的出路远比美国困难,因为世界分工不同。
但是显然,全球化的昙花一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世界各文明的水平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不可能在几十年内有效整合。表现在资本全球化,制度完全不能全球化。甚至可以说技术正全球化,制度负全球化。全球化变成了一个缝合怪。
中美贸易差的原因主要就是,蓝领工作大规模转移到了中国,但是白领工作并没有同等规模地转移到美国。这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美国的科技投入无法充分兑现。即按世界比例投资,但没有得到世界比例的消费市场。二是中国劳动力分配比例太低,也不能形成足够比例的消费市场。于是美国科技产能过剩,中国制造产能过剩。或者说中国消费保护甚至欠缺,而美国消费也饱和且无法增长。换句话说就是中美都不能像全球化以前以各自相应内部比例来生产消费,又不能真正融合为一体进行生产和消费。不上不下,不伦不类。
中国大学生工作艰难是早已有之,本质上就是盲目扩招,比例严重失衡,完全不符合制造业龙头的实际情况。甚至完全超出哪怕是中国彻底脱钩,完全独自运营所需要的大学生比例。
美国好一些,但是本质问题其实差不多。也是过于推崇大学教育的意义,超比例培养大学生。在全球化上升期还有一些虚望。现在去全球化时代,明显缺乏足够的科技消费市场。白领工作者需求将不得不下降。
去全球化,包括中美脱钩,川普主义都是必然的大势所趋。就是大家都不满意缝合怪。中国不满意美国占据高附加值产业。美国不满意中国只生产不消费。总之全球化的经济循环已经无法持续,财富/消费无法增长。合不来就分呗。
按川普美国主义的战略,大美国经济体以美国本土为核心,以北美大陆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格陵兰,巴拿马,阿拉斯加,夏威夷,波多黎各等为共荣圈, 以日本,澳新,南美,英国为外围的新大陆文明共同体。脱钩腐败混乱堕落的欧亚非旧大陆。不沾小便宜,更不背大包袱。
美国的科技岗位按照这个文明圈的比例估算,或许加上一些旧大陆市场的大打折扣需求,就是未来的需求前景。并以此规划相应的教育布局和有限有益的人才引进。笼统来说就是白领工作会比例下降,蓝领工作比例要回升。如果不觉得自己能够进入相应的比例范围,不要盲目去读大学,学电脑。而是关注也许看上去没那么好,但是更有把握掌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