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十年代中美友好的关键是美国的心态和现在不一样。

当年中国落后, 和美国相比有巨大的落差。1978年中美建交时,两国人均GDP差距达70倍(中国156美元vs美国1.06万美元). 米国政府和人民以强烈的优越感和中国交往,你们中国太落后了,即使有100年,中国也不可能超过米国,和中国交往一下,让中国生产一些牛仔裤,让米国人民有廉价产品,再向中国传播米国的优越先进的民主制度。

八十九十年代不仅米国有优越感,就连中国去美国留学的学子们也有强烈的优越感。男生都在国内找到校花,国内的美女非留美学生不嫁。85年读研时同级的校花和一个帅哥好上了,校花的母亲死活不让女儿和帅哥谈恋爱,校花的母亲一定要让女儿嫁给一个大6-7岁在米国读博士·的校友。该女生一毕业就和这个博士结婚,来美后做了全职太太,那个博士毕业后,又做博士后,在本校找到一个faculty 职位,两年前以正教授的职位退休,修成正果。

九十年代在米国进修的时候,系里有几个来自中国的男博士生,其中一位在国内找了空姐,还有一位在国内多次选秀,终于抱得美人归。

30多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美国人,也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中国的高速发展,从一个贫穷国家,发展到老二的地位,从各个追上或超越米国,已经威胁了米国的地位和利益, 米国有些心慌, 再这样下去,老大的地位不保,必须全面压制中国,在21世纪这样的大环境中,军事手段不是最佳选项,也不一定打的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已经让米国丧失信心。对付中国的唯一选项就是制裁和贸易战。禁止中国得到先进技术,限制或不让中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润。米国的一个大学的政治教授说过制裁太晚了。

米国的制裁围堵中国有效果吗? 有,制裁围堵确实减慢的中国的发展速度,增加难度。即使在中美蜜月时期,米国对军用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精尖技术是严防中国的。沃尔夫条款就是一例,军用飞机发动机,导航技术,航母技术等等从来不让中国人接触。

米国的严防死守也逼得中国人自己研发,经过30年的积累,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终有所成。 下面仅仅是几个例子:

北斗导航系统,如果当年不咬牙搞出这个系统,现在怎么和米国叫板?即使导弹能射2万公里也没有用,米国一关灯,导弹变瞎弹;

TBM隧道盾构机,如果不研发这个东东,东方大国现在就不会有世界第一的高铁,以及大量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的建成;

高性能军用飞机发动机,没有高性能军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成功,现在就不会有6 代机;

民用客机,C919 逐步量产,C929已经完成设计,即使不出口,国内民航市场够大,养活Comac 不成问题。

民用客机发动机,CJ1000A 在做最后测试,CJ2000 在2030年即可定型生产;

空间站,别人不带我们玩,我们自己建家家, 自己玩,米国想来,门外站着等吧;

高铁技术,有人会说是偷来的,不管怎样,现在是一家独大,有的国家教也教不会;

航母制造,和高铁一样,没有几个国能造,

6代机,一下子出了两个, 米国还是PPT;

电磁弹射技术,不用蒸汽,直接越过,省水了,也保护环境;

电动车,电池和控制系统,Tesla 可能先进些,但是东大的产量和出口量是第一;

还有很多,我不不一一列举了。

还有老大难的项目,就是芯片。中国还在啃泥,但是有人说没有美国的技术中国永远搞不出来。真的吗,再过5年回头看看。

等东大有了10个航妈, 10个076,米国就会对东大友好。哥俩好,来一杯!咱俩一家一半,你东面,我西面, 永世和好。

桃花潭 发表评论于
西方的心态变了,一部分海华的心态变了,香港人的心态也变了,因为十四亿如果发达起来,必然要动他们的奶酪。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双方的心态,和以前都不同了。闹离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自己说不清,别人更说不清。
硅谷工匠 发表评论于
The Jews were running the show then already ... the average Chinese and American just don't know. Globalization started 1980.
MoatCity 发表评论于
来美四十年了,亲眼目睹美国政界,商界,及社会对中国态度的转变。有时候感到费解,怎么会变成这样?看到美国政界及议会有些人对中国的仇恨,感到不仅仅是政治制度及经济竞争,好像有种族歧视的味道?有点几十年前对日本的味道。包括欧洲对中国的态度--觉得是白人优越之上的思维在作崇?原来商界要占领中国市场,共和党又支持企业,商界的游说起作用,觉得现在这些不灵了。这么仇恨下去,感到以后在美华裔日子不好过。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八九十年代中美蜜月重大的原因除了楼主说的中国太落后,拉着中国共同对抗苏联也至关重要,美国甚至怕中国军力太弱,总催促中国加强军力,并愿意帮助中国改进歼8二等军事设备。80年中国和西方共同抵制莫斯科奥运,84年洛杉矶奥运中国队和南斯拉夫队出场获得全场观众起立欢呼,共同抗苏对西方国家民众心理影响更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