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谈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什么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呢?当今之世,最好的东西,最让人不顾一切去追求的东西不就是工作吗?英语叫job,日语叫しごと。
 
此话怎么讲?你看,一个人生下来,没几天就开始学认字写字,好进学堂。他或她的爹妈就要砸锅卖铁买学区房,好让他或她上最有希望的幼儿园、小学。然后呢,他或她就忙着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有的还要上研究生,读什么硕士、博士,这么十几、二十年的努力,为什么呢,为了得到一个工作。
 
有人会反驳说: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工作。学习知识?没有的事。前几年,我儿子上了大学,学费、生活费一年大约要六、七万美元。我想那学校的学生们,大多或从父母那里拿了巨资,或自己借了巨债,才换得那样的大好学习机会,总该会拼命学习吧? 但听我儿子说,学生们几乎都不学习,差不多都从一进校门开始,就在忙着找工作 - 找暑期的临时工。高年级学生传授给低年级学生的秘诀就是把找暑期的临时工当成上学的头等大事。第一年的暑期有了工作经历,写在resume上,就有了点资本找第二年的暑期工作…这样到进了毕业班时,就有资本找正式的工作了。不然的话,第一年的暑期没有工作,第二年的暑期就不好找了…毕业时就找不到工作了。于是学生们都忙着找工作,根本就没心思从教授们那里学什么知识、得什么教诲。花了巨款进学校,只要领一张文凭,好去找工作。

 
跟工作有关系的知识,多少还有几个人勉强学学;跟工作没关系的知识,更是没人学了。美国有一类大学,叫liberal colleges,所教授的知识,总称liberal arts,也就是文学啦、哲学啦、历史啦之类,现在是越来越没人去念了。为什么呢,念了之后找不到工作。这liberal arts中的“liberal”,意思是自由,“liberal arts”的意思就是“让人得到自由的艺术”,意思是这些东西能帮助人获得“精神自由”,但是,没有工作,自由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这类学校越来越招不到学生了。
 
生命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工作故,
两者皆可抛。
 
总之,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工作,它远比生命、自由、爱情、精神、理智、知识都重要得多。君不见,社会上如果失业(俗称丢工作)的人多了,总统的宝座就会坐不稳。但没听说过如果社会上丧命的、坐牢的、失恋的、庸俗的、发疯的、无知人的多了,总统的宝座会有什么不稳。
 
为什么情况会是这样呢?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他的工作。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名片上都印一大堆董事长、总经理、教授、博导、院士,好像钞票上要明确印出一百圆、五百圆,免得让人不清楚他倒底是什么价值。
 
显然,他的工作管的人越多,也就是说他越能决定别人是有工作或没工作,他的价值就越大。皇帝那工作管的人最多,所以别人一到了他面前就赶紧跪下了。
 
我这辈子很不幸,没做过那种管人的工作,不能让别人得到工作。但有一次,有人误会了,也让我品味到做个有价值的人的美好滋味。那是我的一位邻居。本来已经与我作过十来年邻居了,并没有对我有什么兴趣。但有一天,突然对我亲切起来,会送了一盘点心到我家来,“自己烤的,您尝尝看?”;还请我一家上他家去吃饭。我吃着别人送来的点心,吃着别人家餐桌上的佳肴,听着友情的话语,实在很受用。原来他那时想进我那时工作的那家公司,我就帮他把resume交给我公司里的高管们了。后来没有结果。后来他在别处有了满意的工作。一切也都恢复原样了。不再有点心,也不再被请去做客。我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希望别人总是糊涂,总误以为我是个有价值的人。
 
在一个公司里工作久了,就会逢上有人高就他处,辞职走了。这时众人就要集体宴请送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但有时也会有人被裁员了,这时众人就都佯装不闻,待他(她)悄然离去。真正的区别是,高就他处的人也许是你将来找工作时一座潜在的桥;而被裁员的人,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就不成其为“潜在的桥”。何况,被裁员,真是件晦气的事,让人本能地不想沾上。这到不是迷信。被裁员,也许正是被上司所厌。若去对他(她)表达“依依不舍”,万一被上司知道了,目为他(她)的朋友,下次裁员可能就轮上自己了,那可是灭顶之灾。
 
你能说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最让人不顾一切去追求的东西不是工作吗?
浮世文心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uiling-LA美國' 的评论 : 唉,hualing, 只能说您太懒惰。从前没有AI, 个人能受到的教育很受限制,会把这篇短文读成“说千道万结语讲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虽然令人遗憾,但也还可以理解。现在有了AI, 我们都有大好机会来提高自己。可您即使在我那样提醒下,也还是懒得动个小手指去问一下。好吧,我替您去问了ChatGPT. 下面是问答。

问: 请给我解释上面这篇短文在说什么?

ChatGPT 答:

这篇短文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指出,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把“工作”看作是最重要、最值得追求的东西,甚至超过了生命、自由、爱情和知识等传统价值。

主要内容概述
工作至上的社会观念
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工作”,指出现代人无论在生活还是教育中,都把工作看作终极目标。孩子从出生开始,父母花巨资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教育的功利化
文章讽刺地描述了当下的学校教育:学生们入学后主要忙于找暑期工、积累工作经验,而不是认真学习知识。学费昂贵的大学反而变成了一个“找工作的工厂”,学生们的目标只是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而不是追求学术或精神上的成长。

知识与就业的脱节
作者指出,哪怕是涉及人文、历史等“liberal arts”的知识,也越来越少人愿意学习,因为这些知识无法直接带来工作机会。现代社会中,求职压力使得“有用”的知识(即能为就业加分的技能)比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知识更受青睐。

人的价值被工作决定
文章进一步讽刺了当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衡量:人们在名片上炫耀各种头衔,仿佛工作和职位能够完全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能否“给别人提供工作”,成了衡量其社会地位和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连领导人的权力也与这个标准挂钩。

人际关系中的功利性
作者用自己和邻居之间的小故事,说明了在这种功利化的氛围中,人们的交往和友谊往往都围绕着能否为自己带来职业上的帮助展开。只有当别人能为你提供工作机会时,才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友好”对待;而一旦对方失业或处境不佳,大家就刻意保持距离。

总结
短文通过夸张和讽刺的语言,揭示了当代社会中对工作的盲目追求和功利化倾向: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人际交往,都在以就业为中心,其他诸如知识、精神自由甚至生命本身都显得黯然失色。作者借此反思并批评了这种只以“工作”为评判一切标准的现象,揭露出社会现实中的荒诞和不合理。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你说千道万结语讲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 很偏颇,不想反驳你,世界上有多少比工作更重要的东西,AI 也会告诉你的。
浮世文心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uiling-LA美國' 的评论 : 谢谢阅读。Huiling, 您读这篇短文的感受是这个作者在说“不工作了就沒人生價值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您复制这篇短文,去问某个AI,比如说ChatGPT,问问它这个作者在说些什么。请相信我的话,AI这个难得的老师能让您学到很多您过去没得机会得到的东西,让您的人生更加"金光灿烂"。祝好!
huiling-LA美國 发表评论于
不认可工作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这种观点,工作賺錢只是为了早日財富自由,工作是为了能安身立命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若按作者說法,那退休者不工作了就沒人生價值了?其实退休了不用工作能夠随心所欲过日子,才是一輩子中最金光灿烂的人生阶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