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澤連斯基辭職: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看特朗普最近對澤連斯基的一系列言論,以及結束俄烏戰爭談判,美國與俄羅斯走得這麼近,應該對澤連斯基構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

儘管美烏首腦之間為了面子,還在彼此嘴炮,互相詆毀,歐洲人似乎也不滿特朗普的口無遮攔,隨意詆毀澤連斯基,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當前國際社會希望盡快結束俄烏戰爭的呼聲非常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特朗普只是推動事件加快進行而已,澤連斯基明顯處於下風,這是肯定的。



澤連斯基不愧為是聰明人。我個人分析,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說到一點面子都不給(人家好歹也是一國總統),也是敢怒不敢言,沒有脾氣。

他在想,與其被你們這些大佬詆毀,不如以退為進,來一個哀兵必勝,以個人辭職換回烏克蘭加入北約,豈不更高的策略?但勝算能有幾何就很難說,我個人認為幾乎沒有可能。

原因很簡單:

首先,俄羅斯作為過去蘇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普京本人,應該有著濃郁的大國沙文主義情結,他們懷念過去超級大國的歲月是肯定的。



從俄羅斯民族最為崇拜的掠奪之王的伊凡四世(我看這個人也是最高面值盧布的頭像),到俄羅斯鼎盛時期的彼得大帝,再到葉卡捷琳娜,再到斯大林,以及普京本人,幾乎清一色的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在土地的認識上,可謂一脈相承。不然,就不會有與北約對立的華沙組織。

我看普京這些年在不同場合下的言論,對前蘇聯尤其是獨聯體時代,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等對國家的分裂狀態頗有微詞。

你說他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不言而喻。

我可以這樣說,因為俄羅斯這個民族以及普京本人,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並非普京個人的頭腦發熱,而是俄羅斯的國家行為。既然歐洲人搞了北約東擴,應該是俄羅斯人動武的最好理由。



第二,現在來看,俄烏戰爭如果繼續打下去,烏克蘭早晚一天或被打到沒有男人(也許俄羅斯也要死很多人),這是很慘的。由於烏克蘭100%靠美國和北約國家的資金和軍事援助,烏克蘭完全沒有自導權。

如何打,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都受製於歐美大佬的考量,尤其是拜登政府的考量,這些美歐大佬,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或國民安全,或選票需要,其效率自然遠不如普京這種“一元化”獨裁統治行為。唯獨澤連斯基沒有完全看懂。

更要命的是,戰爭基本上在烏克蘭境內進行,到處打得一塌糊塗,國民被戰爭搞到疲倦不堪,民生品質大幅下降可想而知,很多人希望結束戰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國民的呼聲都是重要的考量。

面對這樣的不對稱的戰爭,儘管西方媒體一邊倒支持烏克蘭,但戰爭和輿論還是兩碼事。明眼人都知,如果烏克蘭沒有足夠的軍事支援,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持,要和俄羅斯在自己的土地上血拼,輸和贏都是沒有意義的。何況特朗普上台,美歐支持俄烏戰爭的態度,已經發生巨大的變數。

畢竟,俄烏兩國的土地完全不可比,俄羅斯幅員遼闊(1900多萬平方公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是肯定的。

第三,烏克蘭地處西歐邊境,國家相對開放,國民受西方文化以及物質影響深遠。聽說俄烏戰爭還未開打之前的好幾年,大批的烏克蘭人就離家出走,跑到西歐打工,這些人不僅掙到含金量比較高的歐元(據說歐盟國家打工,就有10歐元/小時),還帶回大量的西方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尤其是選舉制度。

聽說烏克蘭是東歐國家人均一人一票選舉總統的第一個國家,儘管民主化進程不夠成熟,但還是開了先河,你說普京政權不緊張那是假的。

過去中國有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意思是人類的屬性就是見識和享樂,有了見識,就想嘗試,賺到錢就希望享受。這是人類和大自然的規律。是文化的秉性。

文化的嬗變其實很恐怖的。要遏制這種事情,無非靠兩樣東西:一是改變現有制度,對接高級方式,順應自然法則;二是高壓遏制,堅決鎮壓,最好是暴力行動,一勞永逸。沒有第三。



基於這三點分析,我認為,烏克蘭要入主北約幾乎不可能。況且,北約國家也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進來,以免惹火上身,遭來俄羅斯的傷害(其實,烏克蘭要加入北約早就加入了,不會搞到今天)。

也許澤連斯基太高看自己的這個總統的含金量了。與加入北約相比,普京政權寧可同意你繼續掌權,也不會讓你跟北約有什麼緊密性關係的。好簡單的邏輯。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事情与什么俄国扩张没什么关系,因为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如今毕竟不是殖民主义时代了,地缘扩张成为历史,市场才是最大的资源,而这不可能用物理扩张的方式获得,比如美国在本世纪打了二十几年的仗,占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等一系列国家,甚至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从经济角度有多大益处?基本没有,只有支出。
这个道理俄国在苏联时代的阿富汗战争就知道了,地盘大并不一定经济利益更大,占领有管理成本。为什么俄国不把这个战争叫做战争,而是所谓特别军事行动?
就是很清楚没有占领乌克兰的必要,俄国目前攻击和打算占领的都在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最终停战后这部分占乌克兰40%多的地盘俄国会占领,但不太可能越过这条河。俄国会打下基辅,但大概率会在停战后放弃。
原因在于第聂伯河以东传统上是俄罗斯族居住的地区,90%的乌克兰的俄罗斯族居住在这个地区,绝大部分工业区和矿产在这个地区,历史上本来没有乌克兰,是列宁时代创造了乌克兰,把这部分地区加上历史上殖民主义时代夺取的波兰地区创造了了乌克兰。
也就是俄国占领这部分乌克兰的管理成本很低,大部分人民支持俄国占领,因为在乌克兰管理下他们连俄语都不能使用,乌克兰90%的人讲俄语,30%的人只会俄语,这部分俄罗斯族就是居住在这个地区。其实看看地图也知道,这个地区是突进俄国领土。
从地缘政治角度讲,俄国不会允许另一个军事组织把重武器比如导弹放在距离自己核心地区只有五百公里的地方,就像印度不愿意中国在距离新德里两百公里距离部署重兵一样(中国只在边境放了一万多边防军,没有重型武器,面对印度的三十万军队)。
整个乌克兰战争的起因是北约东扩,标志是乌克兰撕毁明斯克协议,这是一个五个国家签署的国际协议,俄国是之一。
也就是俄国的要求乌克兰中立化的需求是有利于欧洲和平,而不是俄国要扩张,否者就不会等八年才打乌克兰了,何不在乌克兰颜色革命时就“扩张”?
而北约东扩有什么意义?除了军事威胁俄国,看不出有什么意义?难道对欧洲来说消灭了俄国就有和平?历史表明这根本就是扯淡。历史表明只要欧洲三个大国俄国德国法国之间有和平,欧洲大陆就会有和平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个至少八亿人的经济市场,经济高度互补,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完全可以自己生存。
但也就让英国美国这种海权国家没有市场。
这才是北约东扩的目的,破坏这个市场,让海权国家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政治军事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所谓地缘政治这个词就是典型的例子,军事威胁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这就不难理解北约东扩是为什么,当然不是为了欧洲和平。
泽伦斯基并不是职业政客,也不具备需要的素质,愚蠢地当了北约的代理人。他2019年当选,为什么之前的乌克兰政府不追求加入北约?
就是清楚这事情的厉害关系。战争的起因是2021年十月份德国总理默克尔退休,欧盟坚决反对北约东扩的大国领袖没了,北约没耽搁一点时间,立即宣布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
乌克兰撕毁明斯克协议,集中了12万军队在12月份攻击乌东,否则达不到北约要求成员国不能有内战的要求。次年2月份俄国出兵,打到今天。
这整个事情被罗姆尼说的非常清楚,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是美国花的最值得的钱,因为这个战争没有美国人死亡,但让美国获得欧洲。
在陆权国家制造混乱和动乱,比如战争,是海权国家获得世界经济市场的唯一方式。历史上英国对欧洲大陆,日本对中国,如今美国对世界,都是这样做的,都让这几个国家成为帝国。乌克兰作为陆权国家地区的一员,成为海权国家的代理人,是国家的悲剧。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我只能說,澤連斯基很可憐,拜登不地道。
明知贏不了大選,還要打這一仗。
然後,輸掉大選,
拍拍屁股走人,這是不行的。
凡事真的不能怪特朗普,他是為拜登擦屁股。
好多事情,話糙理不糙。特朗普還是有良知的人。
只是這個世界真的死去了普世價值觀。
的確有點悲涼。
令人無語。
登录后才可评论.